星期一, 6月 27, 2005

Number 4

買了一只SWATCH,除了看時間外,其主要因素是我很喜歡之前的白色錶帶,所以買一只類似款的SWATCH,請小姐幫我換上之前壽終正寢的白色錶帶;那麼下一步就是白色鏡框了。

無糖綠+不吃晚餐+瘦身=流行。這是一種公式嗎? Number 4也追隨流行。

Number 4想看Mr. & Mrs. Smith,我就奉陪了。本以為很難看,沒想到出乎意料,既詼諧又刺激。不過我對Brad Pitt說的一句話印象深刻:「結束的時候,則會想到開始的時候!」於是我開始回想,自己是不是也這樣。

..........................................................................................

開始與結束總是那麼不經意

是不是花謝了
當初的美好也消失了

《More回家路上另一種不知名的黃花》
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
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

星期五, 6月 24, 2005

Sun and sunflower

我因你而生
每個動作反應
皆起於你
我無法背離這樣的定律
儘管我想擺脫這樣的羈絆
仍敵不過現實的殘酷

在你面前
我展現最燦爛的娉婷
討好你
你卻不理睬的離我而去
獨留我孤單的一夜孤寂
我失望難過的垂頭喪氣
企盼你的歸來
就這樣週而復始
日復一日
歲月凋零
我沒了力氣追隨你
終成
昨日黃花



星期二, 6月 21, 2005

The knight in rusty armor

“The knight in rusty armor”這本書讓我聯想到“Good will hunting”這部電影。剛考上長榮那年的暑假,去錄影帶店租了這部電影,回家一個人坐在沙發上,觀賞這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劇中麥特戴蒙壓抑的心,小時後家暴的悲慘陰霾,長大後將自己真實感受隱匿在堅強的背後,對於過往記憶的恐懼,抗拒的武裝自己,擔心自己被洞悉過去,而將自己築建在防衛逃避的城牆中,我心有戚戚焉,我並不意味自己像劇中主角一樣受到家暴,命運多舛,更不是一個天才,只是壓抑武裝的自己,簡直是最佳翻版,彷彿看到自己一般,劇中的對白我更不能忘記。

You're an orphan, right? Do you think I know the first thing about how hard your life has been? How you feel? Who you are? Because I read “Oliver Twist”? Does that encapsulate you?

Personally, I don't give a shit about all that, because you know what? I can't learn anything from you I can't read in some fucking book. Unless, you wanna talk about you…who you are. Then I 'm fascinated. I'm in. But you don't want to do that, do you, sport? You're terrified of what you might say.
我們不會因為看過孤雛淚者本書,就能瞭解孤兒的日子有多悲慘,也不能瞭解身為孤兒的感受,我們更不可能因為讀了任何書籍就能夠瞭解一個人。其實,每個人心底都有些事情,讓自己無法釋懷,而壓抑著自己,那時候看完電影,有感而發也寫了一些文字「You will never know」。

“The knight in rusty armor”書中的主角,“Good will hunting”劇中的主角,和生活現實中的自己,其實都有些層面相似,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也許在這個階段發生了某些事情,讓自己一直無法克服的往前邁入另一個階段。現在認識的朋友,總以為我是非常外放開朗的一個人,然而人往往看到的只是表癥,無法真正去體會一個人內心真正的感受;在過去的五年中,我一直有想自殺的念頭,那時期寫的日記,內容全部非常誨暗,我想超過一半的頁數,都寫滿了想自殺的字句,也曾邊哭邊寫日記,也曾寫不下去亂畫,反正都是一些令自己難過的事情,那本日記是我當時的宣洩管道,也是我的誨暗記事,偶爾翻閱那本日記,自己的情緒又會被帶回當時的狀態,後來專科畢業後,我終於稍稍能釋懷,畢竟發生過的事情,已經不可能再改變了,就告訴自己,再壞也只是這樣了。

我一直記得去長榮找房子的時候,在車上我哥跟我講的一句話,「人生本來就很多無奈!」這句話在過了六年後的今天,我依然記憶猶新,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了。後來研究所剛開學的時候,認識了班上的一個同學,在新生訓練的時候,我就特別注意他,他平頭,黝黑的皮膚穿著白襯衫,兩邊袖子隨性的捲起、卡其短褲,腳上穿著咖啡色的休閒鞋,很BOBO。我注意到一個人坐在角落的他,感覺很深沉,彷彿心是打了一個死結,解不開的糾結,那樣的惆悵。後來,有一天跟他在MSN對談,不知道為什麼聊到以前的事情,他告訴我一定要把那本日記燒掉,好結束難過的記憶,他還告訴我,他也曾心很痛的時候,痛到連起身的力氣都沒有,他在MSN傳給我的最後一句的訊息,「我哭了」,我就斷線了,因為當時我的網路不穩,偏偏在這個節骨眼,我連不上線,我一直嘗試連線,好讓我可以繼續和他通訊,結果當我連上線時,他已經下線了,我當時有點擔心他的情緒,半夜三點我有種直接去大林找他的衝動。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事情,會一直影響著自己,不管過了多久,那種深刻的感覺都不會消失。現在我已經比較能釋懷,偶爾跟別人提起過去五年的誨暗,有人會不以為然的認為,每個人都經歷過很多不愉快的經驗,你所遭遇的事情沒什麼大不了;或許我真的把自己的事情用放大鏡來仔細端詳,才會如此陷入不可自拔的氛圍,可是我卻懷疑,如果你也身為事件的主角,是否能夠那樣的分外輕鬆,不痛不癢的訴說自己呢?


《More安全帽的倒影》
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

星期日, 6月 19, 2005

Silence

有那麼些時候,挺羨慕失聰者,他們聽不見世事的紛擾,不必去在意別人的熱諷冷嘲,不必為了是是與非非而黯然心碎。

如果人們是因為無法達到彼此的共識而爭吵,那麼相安無事的兩個人,不就是最有默契的兩個人!這樣的推論顯然過於單純了;如果人們是因為想達到彼此的共識而爭吵,那麼相較之下相安無事的兩個人,不就是最有心結的兩個人嗎?

溝通與誤會是場實力相當的拔河遊戲,在繩的兩端各自討教是是非非,互不相讓的相生亦相滅,因為誤會所以要溝通,可是卻因為溝通而產生誤會的心焚,僵持不下的局面在在重演,緘默其口有時候是誤會最佳的解決之道,當你急迫的想澄清自己,反倒陷入了誤會的深淵,越描越黑終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窘境。


------------------------------------------------------
戴上耳機,自己彷彿置身另一個空間
你不會知道
我現在聽到了什麼

而你
又想表述些什麼

《Max的另一個空間》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

Glasses

你依偎在我身邊
而我也不能沒有你

你牽著我的手
走到一個繽紛的世界
透過你
我可以仔細的劃出
整個美麗的輪廓
也因為你
我可以洞悉這眼前的猙獰與愛戀

直到有一天
我的粗心大意
把你重重的摔下
粉身碎骨

我的眼前一片模糊
伸出我的雙手
慌亂的飛舞

世界因為失去你
我頓失了方向
眼前危機四伏
裹足不前

失去了你
我該如何往前邁步
我真的什麼都不能做
什麼也不能做

都怪我的漫不經心
不懂得好好珍惜
失去了你.............



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

星期二, 6月 14, 2005

Success

回家過端午,深夜瀏覽電視又見「名揚四海」的重播,於是又仔細看了第一集與第二集,也因為這部戲的劇情與演員表現張力,讓我有些感觸。
就如同其引言一般:

像許多南部的年輕人一樣,
我們對台北這個城市也充滿了嚮往之情;
也許是因為迷惑於她表象的繁華,
也許是期望在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中一展身手,
或者,
也許只是單純地為了一圓兒時的夢想,
我們收拾了行囊,
告別親人與家鄉,
搭上列車,
置身於這個陌生又熟悉的都會之中......


雲林,是台灣極度貧窮的縣市,而我在雲林生活了十五個年頭;直到國中畢業後才真正一個人離開雲林,現在也已經離家十個年頭有了。雲林的人口外移非常嚴重,造成這樣的結果不知道該歸咎於什麼因素。
是政治的角力黑金,讓雲林一直處在落後的縣市。
是政府政策的失當,重視北、高發展,忽略了雲林的困頓。

之前一直有個願望就是在自己的家鄉蓋一所大學,造福我們這群鄉下小孩,也曾想過參選縣長之類的民意代表,好讓雲林擺脫人口外移的窘況。雲林人就像戲中的引言般,大量移居台北工作,三重就是雲林的大本營。

也許哪一天,我們會同戲中的主角一樣,五年後、十年後,因為種種關係,在同一個城市中相逢,然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發展,也展開了不一樣的人生。

那麼,未來的我會如何?




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

星期四, 6月 09, 2005

Maybe

對有些人來說
愛情就像口香糖
剛開始的時候濃情蜜意
可是時間一久
便失去原先的甜味
感到索然無味
便隨口一吐
結束了


-----------------------------------------------------------

第一次見到你的時候,對你有種熟悉,似曾相識,也或許我們真的見過面,只是我真的想不起來了,我依稀只記得你的穿著打扮,而你的五官卻怎麼也想不起來。

心想,你可能也跟我有著一樣的疑惑,眼前的這個人,好像見過面,不過卻不能肯定、不能認定是否與對方見過面。

我一直懷疑,卻也找不出什麼蛛絲馬跡,尋不到任何線索,可是我又不能冒昧的向你打探,這樣的唐突無禮著實會讓我尷尬不已;或許就該這樣順其自然,見過面也好,沒見過也罷!

都怪照片顯影後,沒能耐心的等待定影。我才會想不起來,我們是否曾見過。
不過那已經不是重點了,因為我已發現了。也許最初的熟悉感,不是一種錯覺,而是真實。

Sorry!我不是故意看穿你,而你就在我身邊,我也發現你了。



《嘉義市某個角落》
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

星期二, 6月 07, 2005

Shoes

你沉載我給予你的壓力
不曾埋怨些什麼
你任重道遠背負著我的未來
默默的接受
沉甸的過程
從未訴說自己的辛勞
也未曾
理直氣壯的向我邀功

儘管我沒有好好的疼惜你
讓你倍受委屈
讓你獨自面對世俗的冷暖
讓你獨自面對這殘酷社會的骯髒與醜陋

你肩負著重責大任
扛起一身的疲憊與加諸身上的責任
保護著我
不讓我受一丁點兒的傷害
那樣的呵護著我
自始自終


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

You aren't by my side anymore

你不曾給我允諾些什麼
而我卻甘心的死心踏地
我並非尋求任何的回饋
對於一切我是甘之如飴
從沒想過到底為了什麼
彷彿大地循環那樣自然

我曾經想過
如果有那麼一天
你消失在我的生活中
我該如何安心的自處
我一想到這我的心就慌了
慌亂的感到恐懼
因為我彷彿依附你而活
萬一失去了你
我會似誨暗中不知所錯的小孩
嚎啕大哭

自從你不在我身邊
心想
如果有一種瓶子
可以收藏人的記憶
若把瓶蓋栓緊了
就可以妥善的保存記憶
那麼對你的思念
就不會如影隨形
隱隱作痛
把對你所有的回憶裝填到瓶子
好好的收納保存
哪一天
懷念你
只要把瓶蓋打開
就可以沉浸在濃濃的回憶中

自從你不在我身邊
我開始習慣仰望天空
抬頭看看我們頭上的那片天
在天另一邊的你
正在做著什麼 想著什麼
是否同我一樣
也看著同一片天空
如果哪一天你想我
只要仰望天空
我會很有默契在天的另一邊
凝視著你
望著你
陪你

自從你不在我身邊
我們的情人裝就一直深躺在衣櫃
牙刷是寂寞了
拖鞋也落寞了
毛巾也孤單了
房間突然多了二分之一的空間
不過卻也少了二分之一的依靠
你帶走你的東西
連你的味道都不留給我
然而你卻遺忘了
你那張愛聽的CD
還放在音響裡
沒帶走

自從你不在我身邊
我開始一個人逛街
走在路上
不須再注意該走在你的左側或右側
不用考慮到我的腳程是快或慢
也不用猶豫
今天吃麥當勞
明天又吃肯德基
雖然偶爾會有點無助
不過時間將我往前推進
儘管
你不在我身邊

星期一, 6月 06, 2005

Writing on the net

網路是一把極鋒利的刀刃,很輕易的就可以殺人於無形,殺人不見血的噬血者。前陣子在網路討論區見到一則留言,其署名找出感情兇手,內容敘述其欺騙感情,且將感情受害者的財物偷走,並將其照片身分字號等資料一併公佈在網路上,在不論其真實性與否,或違反法律毀謗等令人爭議的事情前,令我感到驚訝的不是感情受害者的舉動,也不是感情加害者的行徑;而是網路通緝的感情加害人姓名,竟然與我同名同姓,讓我嚇一跳,在仔細看一下感情加害者的照片與身分字號,心想應該只是純粹的巧合。

台灣人民擁有高度的民主自由,然而將這樣的高度自由,轉移到網路世界,簡直出現了語不驚人死不休,那樣肆無忌憚的大談擴論,造成這樣的原因,除了言論發表者躲在網路匿名的保護傘下,另一個原因也是網路的低門檻性;以往我們要發表我們自己的觀點與想法,訴諸於報章雜誌的社論,以一發已見,然而投稿者眾,版面少的情況下,能登上平面出版品的版面,畢竟少之又少,更何況又有各自的政治立場或出版方向,想要表示自己的言論與觀點,窒礙難行困難重重,更有時效性的問題存在,很多想法與意見,都在這樣的繁複的出版流程中,遭到漠視了;自從TVBS電視台出現了「全民開講」這樣的CALL IN節目,大家守在電視前電話旁,狂撥熱線,大家透過CALL IN即時發表自己的言論,一聽到與自己立場與觀點相左的言論,自己又立即跳入討論辯論的氛圍中,彷彿要向世人闡明真理一般,個個激動把握短短幾秒鐘的發言權,爾後CALL IN節目大行其道於電視節目、廣播,其實像電台點歌的模式,其實也都是一種較平面出版更具有即時、雙向的溝通,達到共同創造、編輯整個平面、有聲、影像出版,然而雖然CALL IN可以即時透過電話來表達意見,但是受限於時間、與線路等問題,想要長篇大論侃侃而談,還是有段距離。

然而,網路卻可以彌補平面出版、CLL IN的缺點,擁有更高度與發揮的空間,除了網路的低門檻、即時性、互動性,更能引發群聚、高度討論的現象,顯而易見的便是藝人的個人網站,藝人的風吹草動,往往會在其留言版中,堆砌整個FANS的意見,FANS的意見如排山倒海的塞爆整個留言版。之前SOS徐氏姊妹批評布袋戲戲迷的言論,導致於其個人網站留言版中反對聲浪如潮,如野火燎原的引起風波,而不得公開道歉。藝人蕭淑慎在YAHOO交友版上的網路日記中,發表自己的言論、回應媒體,甚至於公開男友的感情,平面出版、電視娛樂新聞,無不捕風捉影的大肆報導,雖然蕭淑慎聲稱只是一種抒發的管道,不管是否只是單純的網路寫作,還是為了激起一陣關注焦點,透過這樣簡單的網路寫作發表,其交友版的點閱率居高不下,引起了一陣高度的討論。

在網路空間中,我們的言論觀點與想法,不再侷限於版面、時間上,我們多了許多空間、時間去長篇大論,去發表個人的意見與想法,網路上琳瑯滿目的寫作,不啻成為一種暢所欲言的媒介管道,在網路上討論區、留言版、電子郵件雙向互動管道的暢通,更可以匯集更多的聲音,每一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舞台,上演什麼樣的節目,情節安排都自己管控,不用過度假手他人,一場言論寫作的戲,導演、編劇、演員都由自己一手包辦。網路打破了許多過去所謂「大眾媒體」的規則、也做到了許多傳統媒體做不到的事情;除了讓更多原本沒有舞台的人暢所欲言之外,網路的速度和多樣性,更是文字、圖像、影片難以共存的媒體所望塵莫及【1】

網路是一個開放的空間,每個網路使用者可以輕易的進入網路空間,更可以透過許多互動的機制,共同組織架構出整個空間的內容,網路小說接龍便是一個例子,網路小說接龍算是超文本小說裏相當獨特的一種,最明顯的特色是互動書寫形式的添增。如果想拿學院理論來為其正名、提高學術身價,並凸顯文學形式創新之處,我們倒可繼續搬出巴特的「讀者文本」(readerly text)和「書寫者文本」(writerly text)概念來支應。扼要之,「讀者文本」指的是供讀者單向消費的文本,不具(意義)生產力,讀者僅能接受或拒絕;「書寫者文本」則允許讀者成為一(意義)生產者,享有同於書寫者創造意義的樂趣。超文本小說正是符合這項定義的「理想」範例,因為透過自由閱讀路徑的選擇,文本意義的產生便掌握在讀者手中。不過我們也可以進一步質疑這樣的意義生產不盡理想,因為作品已寫就,成為封閉區域,讀者在其中的閱讀路徑選擇雖然眾多,基本上仍是先天設定,自由選擇變成一廂情願的幻想。

稍加擴大巴特的原意,若讀者不只是意義的生產者,而且也可直接參與文本的生產,那麼理論上這種「書寫者文本」無疑是更理想的文本。網路接龍不正是完美的具體例子?讀者兼書寫者,意義消費與生產全部自行掌握,夠理想了。只是這樣的文本註定成為比較缺乏創新動力的大眾書寫,想不斷追求形式變化的人只好另闢疆域。先行的印刷文字接龍或許是接近「書寫者文本」的另一可行方案,但執行上不方便,而且只能以區域性的零星個案出現,不具高度流通與傳播能力,因此難以符合「理想文本」的普及化定義。九0年代網路接龍成功崛起,是否受「書寫者文本」概念影響,或僅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一時還難以斷定【2】

然而在眾多討論研究中,往往只對網路寫作的優點作歌頌,卻忽略了網路寫作也創造出許多負面的現象,網路每天新增的網頁以倍數增加,任何人都可以在這開放的空間中,創造出無數的內容,但是並非每篇在網路發表的文章,都具有可讀性,唇槍舌戰的文字攻防戰佔了絕大部分,也因為自己的觀點不同,於是捍衛自己立場的言論,在你一言我一句中展開來,最明顯的就是政治版,因為鮮明的對立地位,彼此政治色彩鮮明,執政黨提出新的政策,不管政策的好壞,在野黨就會立刻的抨擊,反之亦然;藝人之中也常出現,當兩個旗鼓相當的藝人,被擺在一起做比較的同時,雙方的支持者,為了擁護自己的偶像,開始攻訐另一方,好讓自己支持的偶像地位處在不敗之地。

網路最常出現的就是轉載的問題,或是斷章取義的事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東海BBS劈腿事件,事件的主角之一BBS版上公開指名道姓的論述劈腿事件,媒體並未作事實的求證,便轉載了此一事件,使得原本只在網路、校園中發燒的話題,延燒到整個新聞媒體,更躍上了新聞頭條。我們也常在網路搜尋相關資料,卻發現很多的的資料內容如出一徹,只是經過網路的轉貼轉載,同一文件資料、新聞、文章同時出現在不同的網頁上,有想法的人會在轉貼後做些簡短的評論,但是絕大部分的人,只是做了轉貼轉載的動作,所以在網路的浩瀚資料中,原創性的不多,作深入探討的也是少之又少。

現在我們在網路搜尋具有可讀性、參考性的資訊,可能必須花費很多時間去過濾掉一些「垃圾資料」,才可以找到真正具有意義的文章,這已經是無可避免的事實了,畢竟在網路發表言論、創作者,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專家學者、也不是思想家李敖、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網路只是一種媒介空間,能在網路空間佔有一席之位的人不一定是人上人的佼佼者,只要能善用網路特性的人,必能君臨天下,在「垃圾資訊」充斥的網路空間中殺出重圍,那麼下一個網路文學新銳,非你莫屬!

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

星期三, 6月 01, 2005

Publicizing your pics on the net, dare U not!

偶然在goole新聞搜尋中,發現一個朋友在某新聞報發表,所以我就整理了一年級統計作業投稿,雖然抽樣與樣本數未達水準,然而為了可以在google中搜尋到自己發表的文章,積極投了數篇,沒想到第一篇就被刊登了,當時接到對方媒體請求刊登的電話,還真是高興,爾後就接二連三都被刊登了。
網路的便利與數位相機的普及相互結合,譜出許多網路自拍的網路文化現象,在這在自拍的風潮中,我們可以簡單的分類,有無露點、有無露臉、有無馬賽克、有無性愛場面等。只要網友輸入關鍵字,在各大網站搜尋引擎搜尋,其中不難發現有許多暴露自己性器官或情侶恩愛的照片,更有爲了證明自己身為台灣人,在自拍照中加入台灣特有的物品,如新台幣、台灣啤酒或報紙等,更有出現在政府與公共場合挑戰權威下的場景,以強化是素人自拍的真實性。

有人認為網路自拍(裸露)是基於人民的表達自由權,而表達自由則是世界各國所保障的人權價值。許多國家也針對表達自由說明了不限於報章雜誌或個人的政治立場,更包括表演藝術、創作設計、影像媒體等,當然藉由身體自拍的創作也是種藝術創作。但是有另一群人卻大聲疾呼的認為,網路自拍(裸露)是一種違反善良風俗的行為,也視為一種猥褻的色情文化;然而台灣的多元社會,創造出多元的觀點與行為,贊成與反對都不是一種絕對的是與非,故針對本校大學生與研究生對網路自拍(裸露)的行為面與道德面做一研究。

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法,使用問卷內容為封閉式問卷。採取配額抽樣的方式,以學院別為基準,問卷抽樣時間為期一週,共發放問卷數共70份,回收問卷70份,回收率100%。問卷內容行為面有人體是美麗藝術、自我藝術創作呈現、自信表現、表達自由權力、考慮張貼自拍;道德面有取締是變項人體嫌惡羞恥感、不道德行為、敗壞風俗、色情、完全杜絕。本研究對象為本校大學日間部的學生為主,其主要原因在職夜間部的學生,年齡普遍較年長,在填答內容上可能對研究結果造成影響,故以本校大學日間部學生為研究對象。

在樣本人口統計中,在年齡分面受測者以26歲以下佔大多數為80.3%;男生與女生比為45.5%比54.5%;研究發現本校大學日間部的學生,幾乎都看過網路自拍(裸露)的照片,本研究受測者中佔63人,比例高達95.5%,但是對於張貼自己的自拍照卻顯保守,受測者中僅有3人願意張貼自己的自拍(裸露)照,比例只有4.5%;然而受測者在填達問卷時是否隱藏自己真實的答案,是值得進一步商榷。在男生與女生的觀點上,並無顯著的差異,看法趨於一致,對於人體是種美麗的藝術普遍認同,也認為是一種自信的表現,針對警方的取締的行為贊成與不贊成趨於各半,但是調查結果也顯示網路自拍(裸露)是種敗壞風俗與色情的行為佔多數。

調查結果顯示本校大學生對於網路自拍(裸露)行為的看法有所矛盾,認為網路自拍(裸露)是種不良的行為,卻也不希望完全杜絕;認為網路自拍是種自信自我表達的創作,卻也有違社會規範,不過調查中也顯示年輕一代接受度普遍較高。


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

You don't say anything, because I understand everything

很多事情,你不說,我也懂了。
有些話說太清楚了,反而是一種殘忍。
是該有這種默契,知道你在想些什麼。
拒絕不一定要說「sorry!」
喜歡也不一定要說「I love you!」
從你的一個眼神
你說話的方式
我想我就懂了

我不需要你冠冕堂皇的拐彎抹角
我有自知之明
摸摸鼻子自己就該轉身
我不喜歡那種死纏爛打
我也不喜歡重新來過

你不用說出口
心早已不在了

我會自己保持距離
不讓你碰面感到尷尬
更不要僵硬生冷的打了招呼,卻沒了下文
我更不喜歡矯情做作

沒關係
你不說,我也懂了

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