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0月 28, 2006

窮爸爸新聞事件

近日,新聞出現許多單親窮爸爸獨力扶養小孩的事件。在這新聞事件的背後,隱藏了多少令人鼻酸的親情,與現實殘酷的無奈。

從「單親父吊籠餵稚女」、「窮爸爸半夜攜女路邊討債3000」、「單親爸、過動兒吃住計程車」這三個社會事件,我們可以探討幾個問題。

一、台灣社會福利無法照顧真正需要幫助的個人、家庭。
在這三則個案的社會事件,當事人都是獨自撫養小孩,而缺乏穩定的經濟收入,卻是爆發事件的主因,當事人並非好吃懶做的父親,他們都渴望擁有一份穩定正當的工作,可是我們的社會局、各縣市的就業輔導站,無法媒合適切的職缺,一個以勞力賺錢階層的人,是很難透過這個管道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

沒有一技之長,憑藉勞力工作的人,在外籍勞工大量引進下,工作機會被壓縮到幾乎沒有生存的空間,在不對等的台灣職、工環境,已經無法達到平衡的機制,當資方只願意聘僱低廉的外籍勞工時,那麼台灣的勞工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立足的位置?

勞工局美其名的職業訓練,為輔導就業的民眾,可是當生活都成了問題,儘管補助費用政府予以減免,可是試想當一個吃都吃不飽的人,怎麼有力氣去長時間的學習一個技能,「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這個口號大家都懂,可是在教他釣魚的時候,請給他一些魚吃,否則還沒學會釣魚,他就餓死了。

二、貧困單親家庭,孩子教育與人格發展。
以教育心理學來說,孩子在每一個教育階段都有「黃金期」,在這個階段的學習對腦部發展有其關鍵性,錯過了黃金期,學習會比同年齡的孩子差距倍數拉大。若從發展心理學研究來談,零歲至六歲是兒童語言、人格、智力、社會化發展的重要階段,更是腦部發展最重要的時期,這階段的孩子需要父母細心照顧,才可以使孩子能與外在環境互動學習。

在這事件中的小孩,有發展遲緩、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語文障礙現象產生,雖說這樣的學習缺陷,與家庭環境不一定有絕對的關係,卻有必然一定程度的影響。單親家庭的小孩,被迫比同年齡的孩子更成熟,在缺乏單親環境可能衍生孩子的不安全感與疏離感,所影響的層面甚遽。

三、社會局介入安置與親情被迫分開之間的衝突。
社會局擁有專業的輔導教師、社工,可協助孩子的安置與輔導,並尋找適合的寄養家庭庇護養育,為了讓孩子能夠在比較健全的環境下成長,可以滿足孩子外在的需求與滿足,然而這樣的安置動作,雖然滿足孩子在生理上的不虞匱乏,殊不知在孩子心理上的空洞。

社會局以安置之名,行強奪之實。至親被迫分離,內心的煎熬非當事人所能理解,「吊籠父」淚眼婆娑的訴說:「好孤單!」在社會局剝奪親情的殘酷行為,與妥善照顧孩子生活之間,是否能有緩衝或更好的方式,因為無法割捨摯愛,豈能讓社會局理所當然的暴行而分開,這要回歸到開始的問題,穩定的經濟收入才是解套方法。

政府在一個政策的實施,所需要考量評估的層面,需要透過長時間精確的分析與各層面的考量,否則輕率的態度會讓台灣社會問題,如骨牌效應般整個都垮了。
------------------------------------------------------
今天看到接二連三的窮爸爸新聞,吊籠父透過新聞說:「好孤單!」在每週週末同住規定時間未到,就急著想把小孩接回來, 卻無功而返,讓人不禁眼眶泛淚,享受天倫之樂應該是理所當然,卻被限制在規定之外,情何以堪。

星期一, 10月 23, 2006

秋天

時間
太陽單獨下降
從門前
走過一條很長很長的路
為了尋找一顆心
由石頭做成

嘗試
需要一點時間
看世界
透過不同的眼睛看

每當我看見你時
別過頭
窺視

但是當我們見面時
好像不能轉移

每當你離開時
我的心
就像落葉
放在手心
一揉
就碎了


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
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

星期四, 10月 19, 2006

論文受訪者

截至目前為止,寫論文中訪談是我獲得最多的一部份。

在Blogger認識劉哲廷,從「您是不是一位詩人?」開始了我論文的訪談,雖然跟劉哲廷在網路已經認識半年或者更久,但是要面對面進行訪談還是有種陌生的恐懼,與其單槍匹馬不如約朋友壯膽,大學同學Doreen就陪我一同,到了敦南誠品時,我還認錯人,實在是對劉哲廷網路上的臉孔有點模糊,直到劉哲廷從背後叫我,簡直尷尬到了極點。

於是進行我論文的第一場訪談,詩人許赫、劉哲廷,劉哲廷總是戴網球帽、一副粗框眼鏡,這樣的裝扮也把臉遮了大半,還是對他的長相有模糊感,訪談時發現他的嘴巴很小,很像我研究所同學Lion,和頸部的一個刺青。後來參加了他們的社團「玩詩合作社」活動,才逐漸對劉哲廷的長相有清晰的刻畫,而那場聚會更是一場震撼,也見到了「莫宇一方」的莫方,之前在Max口中曾聽他提及的莫方,這次見到了本尊。至於,許赫,他身上可以找到一種幽默,對他的感覺就是忙忙忙。

須文蔚,東華教授。在我開始進行論文搜尋時,他就是一個很顯眼的研究先驅,嘗試與他聯繫並無下文,直到我指導教授翟本瑞引薦才有機會進行訪談,訪談以Skype進行。

墾丁男孩。在詢問記者朋友Gary推薦訪談者,他給了我「
到世界末日那邊野餐」的網站,也就是墾丁男孩的網站,後來Max告訴我他住台南,於是就馬上寫信給墾丁男孩,也很快的得到回應,我很高興因為台南要比台北來的近多了,老是跑到台北訪談很累。墾丁男孩,外表看起來就像一個男孩,雖然年紀相仿,不過我看起來顯然比他老了十歲,他人很隨和,訪談沒有壓力。

林斯諺,中正研究生。他是一個寫推理小說的新銳作家,他有種靦腆,話也不多,不過對推理有程度上的熱愛,很敬佩寫推理小說的作家,故事的架構思維總是耐人尋味。

夏霏。劉哲廷幫我引薦的作家,這不是我第一次見到夏霏,在之前「玩詩合作社」的活動已有一面之緣,不過訪談時她剛做完瑜珈,打扮很樸素輕鬆,卻有一種氣質,她講話速度很快,可以談的東西也很多,給的東西也很精彩,因為彼此間有共同的朋友劉哲廷,所以當天我們聊了很久,直到店關了,還意猶未盡,也可能是同校的學生,有種親切感。

優格。夏霏幫我引薦的另外一位作家,也跟我同校,剛見到她本人,微捲的頭髮,白晰的皮膚,漂亮的臉龐,感覺有種冷的感覺,不過在暢談後,發現她有南部人的平易近人,講話的腔調讓我想起林慧萍,長相酷似多位明星臉,楚謹、范瑋琪、李若彤。

銀色快手。在我開始進行論文搜尋時,他也是一個出現率很高的作家,之所以會對他感到興趣,是因為他喜歡研究日本鬼怪或比較玄的事情,正好我喜歡靈異鬼怪之說,當然更加對他寫的東西感興趣,與他也是利用Skype訪談,訪談中他所聊的東西跟某些理論不謀而合,也得到一些不同的想法,對我的論文可以提供一些不同的觀點。

敷米漿。之所以開始注意到敷米漿,是因為幾年前去採訪紅色文化,發現他的新書海報,海報拍的很像偶像,不諱言他臉蛋還不錯,而且我討厭喝米漿,直覺「敷米漿」是米漿的一種。剛見到敷米漿本人,覺得他長得很像混血兒或原住民,挑染的頭髮與深邃的臉蛋、落腮鬍渣,就覺得很迷人,難怪出版社一開始會以偶像的形式包裝他。他講話透露出一種很順其自然的想法,不過確有某種程度上的執著,有些觀念也值得推崇,在閒聊中聊到一些靈異很玄的事件,讓我津津有味,也讓我起雞皮疙瘩毛毛的感覺,沒想到他對很玄的事情也有所涉獵。

藉由論文訪談,訪問了九個詩人、作家,訪談中獲得很多想法,也有機會進一步認識對方,能與他們面對面的對話感到高興,尤其暢所欲言更感到滿足,讓我開始愛上這種訪談的感覺,如果論文沒有期限,希望可以繼續訪問下去,也許我該走出版這條路,謝謝接受論文訪談的朋友,謝謝!

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

星期二, 10月 17, 2006

渴望的幸福

你的手在我頭髮上打個旋,我抬頭看著你,內心想著這樣的舉動是一種親暱。

你躺在我身邊,我弓著身面對你,看著你隨呼吸起伏的胸口,我將手環著你,用指尖在你腰際遊移,你輕聲的問:「怎麼了?」我搖搖頭,只是此時此刻能躺在你身邊,我覺得幸福。我用手胕撐起頭,另一隻手輕掃你的眉,這麼貼近你、看著你,有種不可言喻的滿足。

彈簧床的柔軟,稍一屈身,彷彿水波泛起了漣漪,我怕觸動了你,用慢動作來減輕晃動,躡手躡腳的起身,陽光已從紗般的窗簾射入,我的眼光掃過房間每一個角落,堆疊滿溢的垃圾桶旁,還有幾瓶揉搓瓶身凹陷的啤酒,書架上或站或躺的書,洗衣籃裡成堆的衣服,電腦桌散亂的筆、紙,此時你還賴在床上。

我站在陽台,環顧四周的景象。秋天的早晨,太陽並不熱,徐徐的風吹著,我望著遠方,你躺在房裡的床上,這一切都好平凡卻也幸福。

歡樂牛排(民雄店)

朋友湊在一起就有「歡樂」..

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
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
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
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

被動

在愛情中你是不是一個被動的人?只等待對方開口,守株待兔的等待對方採取行動,消極的被動,用自己靜默的態度,去撥弄一曲名叫等待愛情的旋律。

主動的人甘心冒險,承受那樣的刺激。雖然腎臟腺體的激增,忐忑的心讓細胞死了幾百隻,換來的結果可能是心臟停止一陣冷風吹過,卻也練就了強健體魄,心臟更強了。

等待對方回應的過程,彷彿聯考放榜查榜那樣的心情,既緊張又害怕、期待又擔憂,希望自己榜上有名,卻也可能名落孫山的悲慘。

暗示,是不是一種好的方法?每個人的解讀不懂,遲鈍的人看不出箇中的奧秘與端倪。

被動的人享受別人的主動,落得輕鬆,卻也容易失去更多機會,錯過了就不復存了。

星期四, 10月 12, 2006

We're back to be strangers

隕石衝撞大氣層
高速摩擦的光熱
你見著了曙光
我碎裂的痛苦
激發的光
稍縱即逝

彼此
交會的一點
是唯一的一次
從此
各自找尋方向

星期一, 10月 09, 2006

「Trick or Treat」的紅衫軍

紅衫軍的Trick or Treat:
1. 以跨過濁水溪大做文章,刻意將台灣區域化。
2. 為了不被標籤化,被迫無法穿紅色衣服。
3. 紅軍嗆扁新聞媒體充斥成為第四污染源,疲勞瘋炸。
4. 嗆扁高分貝,魔音穿腦。
5. 嗆扁路罷,還我路權。
6. 天下「圍」公,難堪的國慶。
7. 以無限期抗爭,求再次罷免,浪費資源天價。

在嗆扁與挺扁拔河聲勢戰,有更多的民眾既反對嗆扁也反對挺扁的造勢活動,政治運籌帷幄的矯情,扼殺了所謂的台灣民主政治,所謂的民主政治必須不侵犯他人自由,但嗆扁與挺扁衝突中民主政治蕩然無存。

陳水扁周遭瀰漫貪官污吏的陰霾,民眾質疑陳水扁的清廉,以不理性的方式欲求理性的訴求,豈能如願?

政治的紛擾擾民,請還給民眾一個平和的空間。